主題:蔥姜炒蛤蜊 食材:文蛤500克,香蔥一小把,姜一塊,大蒜2瓣,幹辣椒4根,小米椒、花椒粒適量,食鹽、醋、料酒、白砂糖、食用油適量 做法: 1、將文蛤洗淨後泡水3-4小時,其中每一個小時需換水一次,方便蛤蜊將泥沙吐盡,最後一次浸泡加入1茶匙鹽攪勻,泡好後拿一把廢棄的牙刷將蛤蜊外殼刷一遍再沖洗幹淨,瀝幹水備用; 2、將香蔥切段,蔥白與蔥綠分開,生姜切細絲,大蒜切片,幹辣椒切段備用; 3、鍋中下油,油熱後倒入花椒爆出香味後撈出花椒粒丟掉,再下入蔥白、姜絲、蒜片與幹辣椒段快速翻炒,調料炒香之後倒入瀝幹水分的蛤蜊,大火翻炒均勻; 4、待蛤蜊炒至打開時,倒入少量料酒、白砂糖、醋、鹽調味並翻炒炒勻,待湯汁快炒幹時,倒入蔥青段和小米辣快速炒勻即可熄火裝盤食用。 烹饪提示: 包括蛤蜊在內的貝類和其他海鮮都具有味道鮮美的特點,因此在烹饪過程中不宜再增加味精,否則蛤蜊反而呈現一種不自然的、過于悶人的鮮味,喪失其原本的口感。另外,蛤蜊中含沙較多,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提前一天就浸泡換水,以保證蛤蜊能夠完全將泥沙吐幹淨。 營養提示: 一、蛤蜊口感鮮美,富含鋅可提高免疫力 說到“鋅”,許多家長都會聯想到不少補鋅的保健品廣告稱缺鋅會對兒童的大腦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鋅不僅對腦細胞的發育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也作用于人體的免疫力。如果人體缺鋅,不但智力發育緩慢、食欲低下,還會出現免疫力低下的情況。這是因爲鋅元素是免疫器官胸腺發育的營養素,只有鋅量充足才能有效保證胸腺發育,正常分化T淋巴細胞,促進細胞免疫功能。 中醫認爲,蛤蜊味鹹性寒,具有滋陰潤燥、利尿消腫、軟堅散結作用。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經常食用,可治療陰虛所致的口渴、幹咳、心煩、手足心熱等症。常食蛤蜊對甲狀腺腫大、黃疽、小便不暢、腹脹等症也有療效。現代醫學認爲,蛤蜊等貝類有抑制膽固醇在肝髒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因此對于一部分總膽固醇超標的人群來說,適當進食貝類有益于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量。 二、怎樣才能讓蛤蜊吐沙吐得更幹淨? 蛤蜊吐沙這是一個讓很多主婦都很糾結的事情,因爲蛤蜊吐沙吐不幹淨,吃到一半一顆沙硌進嘴裏實在太難受。怎樣才能讓蛤蜊乖乖地把嘴裏的沙子都吐出來呢?有幾招大家可以嘗試一下:1、水裏加鹽泡,這是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缺點是會或多或少影響蛤蜊肉的口感,且後期烹饪不宜再多放食鹽;2、放香油或者菜油也能夠刺激蛤蜊吐沙,不過需要的時間比放鹽久一點,約需要7-8個小時,適合買了蛤蜊回來隔天做的小夥伴;3、水裏放兩把金屬勺子,刺激蛤蜊吐沙。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育兒網 ( 粵ICP備15023800號-3 )
GMT+8, 2025-9-12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