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啓動第二期“早産(兒)幹預研究項目”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備受關注的不僅是二胎經濟和人口紅利,母嬰健康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作爲關愛母嬰健康計劃的一部分,11月17日“世界早産日“前夕,國家衛計委正式啓動了第二期“早産(兒)幹預研究項目”,希望通過“袋鼠式護理法”的推廣,以及社會協助力量的後續公益接力,讓社會各界關注早産兒現象和早産兒家庭,控制早産兒的發生率,降低早産兒的死亡率,在實現人口增長的同時從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質。 全球早産兒發生率高達10% 中國每年約有180萬早産兒出生 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産兒[1],其中,中國每年早産兒出生率約爲10%。相關專家預計,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中國在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的同時,由于新生兒基數的變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齡孕婦早産發生率更高,早産兒的數量或將在未來的1-2年出現階段性增加。 早産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 恰當的護理能夠挽救至少四分之三的早産兒 根据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報告,早産不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後導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且許多早産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視力、聽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但是,從醫學的角度而言,其實許多簡單易行的辦法都可以有效應對早産問題。即使沒有新生兒重症監護,恰當的護理也能夠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産兒。這些護理包括産前注射類固醇,以加強嬰兒的肺功能;母親抱住嬰兒進行直接的皮膚接觸並進行頻繁的母乳喂養“袋鼠式護理法”;以及嬰兒複蘇措施等,但遺憾的是多數早産兒並沒能得到應有的幫助。 爲了讓公衆認識到早産兒早期幹預和護理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特別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爲“世界早産日”,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産問題,加強相關研究,采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産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關愛“早産(兒)”在行動 國家衛計委啓動新的“早産(兒)幹預研究項目” 爲進一步推廣應用早産防治和早産兒保健適宜技術,中國國家衛計委婦幼司,繼2011年9月啓動的一期“早産(兒)幹預研究項目”之後,2015年“世界早産日”前夕,再次啓動了二期“早産(兒)幹預研究項目”。據悉,該項目每期三年,旨在通過系列幹預手段,加強産科、新生兒科及兒童保健科的合作,並制定出早産兒管理的指南和規範,從而降低我國嬰兒死亡率和控制早産發生率。 社會協助力量攜手接力 爲“早産兒”保駕護航 由于“早産(兒)幹預研究項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此次國家衛計委在項目的落地和執行層面,引進了更多的社會協助力量參與後續的公益接力。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兒保健中心,日前正式接受衛計委的委托,于11月16日召开了针对早产儿的“袋鼠式护理培训班“,邀請了3名英國專家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生兒科專家等,對到場的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培訓通過講座、小組討論、臨床實踐KMC操作技術等手段,借鑒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理念,以提高我國新生兒保健技術水平。接下來,北京大學婦兒保健中心還將在全國部分省市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其他類似專業培訓以及開展早産兒家長課堂活動。 除了北京大學婦兒保健中心,以“爲全球嬰幼兒提供科學營養,給他們帶來一生最好的開始”爲使命的美贊臣,也加入此次項目,並將協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組織實施具體的研究工作和幹預計劃。據了解,美贊臣的參與主要是基于其在早産兒營養研究領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美贊臣曾聯合世界頂尖的兒科專家對早産兒的營養需求進行長期研發,並研制出世界領先的早産兒配方産品。同時,美贊臣公司也呼籲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關愛早産兒的行列。 國家衛計委婦幼司作爲主管單位,在組織實施幹預研究項目工作中將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並大力引入社會力量進行新的嘗試。未來通過持續著力加強對早産母嬰群體的關注及公共服務的供給,將進一步改善早産兒保健服務質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質量。 [1] 數據來源:2012年5月2日WHO發布《Born Too Soon全球早産兒行動報告》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育兒網 ( 粵ICP備15023800號-3 )
GMT+8, 2025-9-23 14:53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