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價越來越貴,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一線城市,你是否計算過,廚房值多少錢?你多久用一次廚房? 我們先來算一筆賬:在上海生活還算便利的地段,房價大約在6-8萬一平,如果你買一套100平的房子,不算裝修也需要600萬,而假設你的廚房有10平米,它的造價已是60萬,如果在繁華的地段,這個價格可能會上升至百萬。 但對忙碌的年輕家庭來說,下廚的次數越來越少,廚房使用的頻率似乎遠遠比不上衛生間、臥室,甚至不如衣帽間。 無怪乎已經有房地産商爲了吸引買家,喊出了“取消廚房”的口號。 擁有這麽高的造價的廚房,式微似乎已成定局。那麽,廚房是怎樣一點點的失去昔日霸主地位的?
如今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伴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習慣也在逐漸改變。當“80、90後”出生的“獨一代”大軍在社會中嶄露頭角,他們也開始面對一飯一蔬的壓力。 “90後”同事小罗从小在家人呵护下长大,上班以後,小罗开始一个人居住。小罗老跟我们抱怨,吃多了餐馆,还是想自己做。但走进厨房,发现自己啥都不会。对于她这种连大葱和蒜苗都区分不来的人,饿了就叫外卖,想吃好的就下馆子,看似任性,何尝不是种无奈。 不僅是小羅,如今很多結了婚的小夫妻,也都是下廚菜鳥,甚至有的自稱廚房災難,下廚技能僅限于煮面和炒蛋,加之工作、交際、學習等各方面的壓力,更加少有時間能去專研一下廚藝。 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前提下,對于下廚的無能爲力,也許是廚房衰落的第一步。
長久以來,廚房都是女人的專屬,甚至成了女人的職業。而現在,女性思想和生活都獨立了,她們也開始承擔家庭收入的責任,伴隨著社會和家庭地位的平等,隨之而來的是做飯不再是女人的專利。
朋友阿秋,在外一把手,在家扛大旗。對外應酬,總能談笑風生,跟人吃飯從沒有喝趴的時候。掌握家裏經濟命脈的她,平常根本沒時間下廚,一直是婆婆幫忙做飯帶孩子;老公跟廚房的親密度比她還高。她時常教育我說,誰說做飯帶孩子一定是女人的事,我們要掌握話語權。話是這麽說沒錯,可沒有女人的廚房,就好像戰鬥中失去了主力軍,廚房裏的愛恨情仇怎麽延續。
从买菜洗切,再到炒菜,最後洗碗、打扫战场,一顿饭可能需要耗费2-3個小時。在上下班平均交通時間45分钟的上海,有几个职场妈妈能够坚持辛苦一天後去挑选买菜、洗切择选? 會計部門的李姐做一頓飯平均要花2個小時,她回家的路程平均要1個小時。每次她說到吃飯這事兒就無奈:在公司已經累成狗,回去還要擠地鐵,到家還得管孩子作業,時間這麽緊,還要去買菜、洗切、燒菜,偶爾還要爲誰做飯跟老公吵一架。所以,如果老人偶爾過來住的話,那些天家裏就能天天開夥,但是老人不在的話,一家人就變成在家吃飯一天、外賣一天、出去吃一天的遊擊狀態。 “我也知道,對孩子來說,最好就是在家燒給他吃,安全健康,但是也沒辦法啊,下廚是在太費時間了。” 在魔都,像她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這樣看來,做飯的時間成本其實遠遠高于實際成本。 在家做飯,耗時耗力,一頓飯變得得不償失。
基于以上種種,廚房是不是真的走上了末路? 如今已經有房地産商推出了小區食堂,而戶型面積中把廚房的面積做得極小,他們宣稱,現如今,小區有個食堂比家裏的廚房更實用。 那麽,下一步,廚房是不是真的會越來越小、繼而消失? 我想,大部分人會和我一樣不敢苟同。 有煙火,方爲家! 廚房和在家用餐,並不僅僅是爲了吃飽,更重要的,家庭餐桌也是情感溝通的場所,是家人、親戚、朋友能夠真正親密溝通的場合。
所以,哪怕廚房的使用頻率低一些,廚房的存在卻無可替代。
在廚房裏才能體味的樂趣與愛,你真的願意舍棄?
所以,都市廚房的尴尬,只能說反映了新生活方式下,一種消費升級的需求痛點,只要有需求痛點,就有人會設法滿足。
消費升級下,如何維系與廚房的感情,又不爲所累? 而上海首屈一指的區域性家庭生鮮電商我廚APP,更是一個不錯的模式, 全品類民生生鮮,品種和價格直接對標菜場和生鮮大賣場,同等價位下,品質更高一籌。 (我廚菠菜价格)
(我廚猪肉价格) (我廚活杀鲈鱼价格)
(我廚鸡蛋价格) 更有我廚的特色品类:免洗免切的半成品净菜。 完美解決所有下廚難題,又保留的下廚的烹饪樂趣。 食材切配好,新鮮保存,原品原樣,開袋即烹。 最貼心的是連料包、醬包以及食譜都已經配好了。 在售200多道家常菜和大廚菜,每周有10個左右的新菜,口味一直不重樣。 只要家裏有廚房、有鍋子、有油,完全不會做菜的小白,按照食譜指示,也能分分鍾炒出大廚口味的菜品! (淨菜包裝圖) (淨菜部件圖) (下廚過程圖) (淨菜成品圖)
廚房不僅僅是溫飽的場所,更是傳遞愛與健康的介質 在家做饭用我廚 讓廚房無憂無煩惱、有愛有樂趣! 有我廚,不负美食不负家。 更少的時間在廚房,更多的時間陪家人。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育兒網 ( 粵ICP備15023800號-3 )
GMT+8, 2025-9-19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