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父母效能訓練的理念之一是不秉承爲了孩子父母犧牲自己的一切。之前我先過很多文章都是強調父母需尊重小孩,不能把自己固有的價值觀信念強加給孩子,也要少用權威的方式對待孩子。有的父母就有納悶:那我是否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NO,P.E.T.父母效能訓練是提倡父母做真實的父母,如果孩子的行爲幹擾到你,或者影響到你去做什麽事情,你是要去表達出來讓孩子的行爲調整和改變,不過在以往的時候我們習慣用批評或者打罵的方式,孩子要麽很內疚,要麽傷害到孩子自尊,要麽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裏,沒有真正的反思。
上次沙龙的时候,一个媽媽很困惑,她说对自己女儿的一些行为无法忍受。早上起床的时候,9岁的女儿要媽媽帮忙拿衣服,媽媽拿了一件女儿不喜欢,女儿开始有情绪:我不要,你给我拿回去。媽媽就说:你自己要穿什么,你自己去拿。女儿变得很不耐烦:你帮我拿,这件给我拿回去。媽媽还是说你自己去拿。“你不拿是吧,你不拿我就把它扔了。”女儿真的把衣服从窗户扔了下去。
这位媽媽的这个案例当中,孩子是有很多不尊重媽媽的地方。我觉得重点是我们要去反思,孩子今天这样的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曾经有过类似情况的时候,她已经知道了媽媽的处理方式,也知道了媽媽的底线,媽媽不会怎么样的,所以就屡次出现同样的状况,如果父母不引起重视,孩子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也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么就这件事情,媽媽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媽媽可以帮你拿,但你说话的这种方式是媽媽不能接受的,媽媽也需要被尊重。而面对女儿把衣服扔下去,媽媽的情绪也升起来了。但当两个人都处在情绪当中的时候,是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媽媽可以补上一句(这个时候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来表达语气):媽媽现在对你这样的做法也很生气,媽媽也很有情绪了,媽媽无法和你平静沟通,媽媽选择走开。那么等放学回家在两个人都没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再和女儿一起探讨如何学会尊重彼此的话题。
當然,影響孩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有一次我去購物,結賬時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位父親和他八九歲大的兒子。那個孩子不斷推動購物車,最後終于撞到他爸爸的腳後跟。爸爸大聲咆哮:“怎麽搞的,你能不能老實會兒?”然後他粗魯地把兒子推開。他看到我正好在旁邊,就對我說:“小孩子,沒辦法!”我實在很想說:“碰到你這種老爸才真的沒辦法!”但我還是忍住了。我雖然不是算命師,也沒有超感應能力,但我知道這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尊重他的父親。我們希望孩子尊重我們,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親身示範,自己表現出尊重的態度。如果爸爸只是表達:“爸爸被你撞疼了。”我想就這一句就足以了。
父母平時還可以講一些關于尊重的故事,讓孩子的認識更加的具體形象。古代就有一個小故事頗具教育意義,一青年騎馬進城,不知路程,路遇一老翁,便于馬上大聲問道:“喂,老頭,往城裏去還有多少裏?”老翁答道:“我們這裏不論理,論理你就該下馬問我了。"由于不尊重他人,連問路都無人答理,更何況于立足社會。總之,父母應通過各種手段在孩子的心裏埋下一粒尊重的種子,並時時進行澆灌,讓他生根發芽,結出善的果子。 文/黃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育兒网 ( 粵ICP備15023800號-3 )
GMT+8, 2025-9-13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